【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蕾
联合开展跨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大调研、探索建设“京张环境资源保护跨域网络共享法庭”——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更好服务河北张家口与北京延庆两地辖区功能定位,4月21日下午,延庆区人民法院举办京张生态环境跨域司法保护论坛,探索打造京津冀环境司法协作一体化新高地。
延庆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杜国华致辞时说,当前,延庆与张家口正在全力以赴续写后冬奥这篇大文章,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希望两地法院以本次论坛为契机,继续深挖京张生态环境跨域司法保护合作新方式、新路径、新办法,倾力打造京张生态环境跨域司法保护法治样板,全力护航最美冬奥城建设。
“京张生态环境跨域司法保护论坛的举办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务实之举,也是深化京张两地司法协同护卫首都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弘谈到,张家口法院将从推动司法协同、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壁垒、构建司法协作新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与延庆法院联合开展跨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大调研、共建共享生态司法宣教平台,协同抓好大保护,共同推进大治理,形成内部联动、外部协作、跨区域合作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机制。
“京张两地山同脉、水同源、气相通,协同司法是对京张两地环境整体性保护的时代回应。”延庆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徐应举表示,延庆法院将主动把生态环境跨域司法保护融入京张两地基层社会治理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中,让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探索建设“京张环境资源保护跨域网络共享法庭”,通过“专家库资源共享”“跨域案件审理共联共建”等机制和平台建设,推动环境资源案件跨区域审理,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司法保障。
本次论坛还邀请了生态环境方面的专家学者作主旨演讲。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环境安全中心主任张建伟聚焦京津冀环境司法协作一体化建设,他表示,近年来,京津冀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推动和指导下,环境司法协作层次和水平显著提升。下一步可以考虑探索设立跨域专门环境法院,创新环境资源审判模式及程序规则,逐步统一法律适用及裁判标准,打造京津冀环境司法协作一体化新高地。
八达岭长城是延庆区的金名片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竺效谈到,在长期历史演变中,长城已与周边生态环境紧密关联,形成了独特而融合的整体,有必要进行协同保护。“目前,长城生态整体保护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法律衔接不畅。”他建议,建立长城保护中文物主管部门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沟通合作机制,加强跨区域联合执法,将长城保护纳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范畴,开展长城生态保护公益诉讼。
论坛还设置了现场访谈环节。来自怀来法院、崇礼法院、涿鹿法院、官厅水库管理处、延庆区生态环境局、延庆法院的六位代表作为访谈嘉宾从生态环境保护的优秀经验做法、官厅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府院联动、如何鼓励社会大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并重点围绕“京张两地生态环境跨域保护如何深度协同和创新发展”畅谈了京张两地生态环境跨域司法保护的未来。